DSC_1333.JPG 

    少子化造成教育現場教師供過於求,而位處偏遠地區的學校在面對這一波動盪更是艱困。儘管教師缺額需求變少,但現場中依然是需要新血教師注入教育的行列,因為教育是活的思想及順應時代的理念,唯有透過不同時代教師在教育的互相切磋,想想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助益,教育才會有趣有變化!

       偏鄉由於學生少,教師人員編制也少得可憐,再加上偏鄉周邊資源不方便以至於教師流動率高,當學校留不住教師,學校對於一些理念的推動便會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分組座談時,令我印象深刻意的是一位來自博烏瑪國小的校長的分享,當大家還在談論如何補救或運用何種方式來留住偏鄉教師,要運用甚麼現代化科技協助教師減少行政上的負擔以及提升自我進修的方便性,教師要不要輪調等等,校長卻是很清楚的表達他的學校是如何運行及發展的,在他的學校很早就積極的轉變教學現場的氛圍,學校教師是像一家人一般,無論是否是上班日,大家遇到有興趣的議題或者是對於教學有幫助的議題,大家會積極的聚在一起討論,校長說他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生火」,點燃教師對於教育的教師魂,學校自然而然會進步,學校團隊合作、校園發展有特色,也就不需要擔心學生會流失的問題了。我很認同校長的說法,與其一直用外在的利益來套住老師,給予老師心靈上最有力的支持更是重要阿!當一位老師對這間學校產生感情,教師對於教學的靈感是源源不絕的,就算遇到問題,他們也會因為同事及學校團隊的支持而勇於解決。

       回到本次主題偏鄉學校專聘教師方案,我覺得此方案的實行其實對於偏鄉教師的問題沒有太多幫助,雖然他對於老師設想了很多,像是鼓勵培訓、地區性教師的優先選擇、宿舍安排、未來在教甄上的加分等等,但人的心是很難去預設立場的,當教師因為人生規劃而想要轉換環境,到最後這個方案反而變成綁住自由的繩索。

       我認為教育部應該好好面對教育現場的問題,不是一味的補救而應該是去解決。對於偏鄉學校的去留應該好好檢視評估,有些學校也許位處於危險地帶,每逢豪雨颱風便有校舍安全疑慮,這些學校還是和適合存在嗎?有些不山不市的學校和學校之間相隔距離相當近,學校是否能夠重新整合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合他們受教育的環境?教育應該是為了學生設想,如何能讓學生有效的學習且安全安心的學習,並不是教師、學校、教育長官之間因為自我的利益追求而利用的口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巧俞 的頭像
    鄭巧俞

    俞~你相遇

    鄭巧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